“偶然发生”的吸引力 —巴塞罗那灯光节及Grec舞台艺术节的旅游引力

西班牙或许是世界上节日最多的国家之一,从全国到地方,感觉西班牙人一年有过不完的节日。除去这些大大小小以宗教为主的传统节日之外,在西班牙的一些主要城市如马德里、巴塞罗那、瓦伦西亚和毕尔巴鄂等,各类层出不穷的艺术类节日正为城市增加新的吸引力,也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的新经济增长点,其中音乐节经济已经成为西班牙各大城市的新经济推动器。根据西班牙的版权机构暨西班牙作者总会(SGAE)的数据显示,仅在2017年现场音乐演出产业便为整个西班牙贡献了近3.3亿欧元的收入。西班牙已经成为音乐节之旅的第一目的地,这一旅游行业在近三年中保持着年均70%的增长速度。传统的“太阳与海滩”的旅游模式也正被文化节日尤其是音乐节旅游模式瓜分市场。


在这些主要城市中,巴塞罗那可谓先行一步的成功范例。每年初夏时分举办的两大音乐盛事:以摇滚和流行音乐为主,并在近年逐渐增加电子音乐比例的春之声音乐节(Festival Primavera Sound,创始于2001年)和以电子音乐起家并逐渐变为音乐和科技创新相结合的声纳前卫音乐暨新媒体艺术国际音乐节(Sónar Intarnational Festival of Advanced Music and New Media Art,创始于1994年)已经成为欧洲乃至全球乐迷和时尚潮人趋之若鹜的顶尖音乐节。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两大音乐节的总参加人数超过了34万人,其中, “春之声”吸引了来自126个国家的22万余人,而规模相对较小的声纳也迎来了12.6万余人。

巴塞罗那灯光艺术节

(图片来自艺术节官网)


在近年以设计和创新作为城市主打形象的巴塞罗那自然也不会止步于国际音乐节带来的可观效益。尽管音乐节可以在短时期内吸引到大量游客,但由于场地及演出日程的安排,参加者大部分时间还是会集中在举办音乐节的场馆或室外空间,留给城市观光的时间相对较少,为此,巴塞罗那灯光节(Llum Barcelona)的诞生,虽是作为传统民俗节日Santa Eulàlia中一个现代的组成部分,但也是将人群吸引向一个更为开阔、新颖的城市空间的有益尝试。西班牙人总爱说La noche es joven(夜正年轻),这句话意味着在夜晚还有许多时间可以欢度,还有很多有趣的事可以做,而巴塞罗那灯光节或许正是在年轻的夜里可以享受的美好辰光之一。


这是一个新生的节日,2018年才举办了第八届,最初六年的举办场地都集中在人流量比较大的老城区,而2018年是在Poblenou这一城区连续举办的第二年。节日的设想和安排让这一地区在从旧工厂区转变成为科技、创意相结合的多元化地区过程中继续增加新的看点。这一片城区在19世纪末的时候成为了加泰罗尼亚乃至全西班牙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并享有“加泰罗尼亚的曼彻斯特”之称,但之后随着工厂逐步撤出市区,此地一度被遗弃,直到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奥运村在此建立,这一地区才慢慢恢复生机。与此同时,艺术家和设计师们也为旧厂房的宽阔空间和便宜租金所吸引,这一区的艺术工作室逐渐增加。而随着市政府22@区这一城市创新的规划,这一区日益成为巴塞罗那新的艺术、创意和时尚地区,除了各常驻企业和机构之外,各国艺术家留下的涂鸦作品、特色小店、满足数码游民需要的诸多独立咖啡馆也让这一区逐渐成为“网红打卡地”。在这一区,巴塞罗那水集团大楼(Torre de Agbar)、巴塞罗那设计枢纽(Disseny Hub Barcelona)和新的安康慈(Mercat dels Encants)古董及二手市场这些大胆而别具特色的当代建筑成为了这一区显著的城市地标,也是灯光节的主要表演和展览区域。

巴塞罗那灯光艺术节

(图片来自艺术节官网)

灯光节初衷本就在于让身处这座城市的人,以一种新的方式去探索和发现他们熟悉或陌生的街道,去演练与思考未来的公共空间语言会如何演变,又将走向何方。在为期三天的节日里,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设计师和建筑师用实验性的灯光照亮和“改造了”这一地区的许多标志性建筑和公共空间,结合原有的建筑结构及设施,配合视听及互动装置,对城市景观实现艺术干预。同时,有别于其他灯光节的是,巴塞罗那各大艺术、设计和建筑院校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为节日赋予自己的实验与革新内容。而巴塞罗那市政府似乎很善于为年轻学生创造舞台,像巴塞罗那原先的模范监狱(La Model)在变身成为新的展览和艺术演出发生地时,艺校学生成为了2018年Ús这一城市艺术和公共空间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塞罗那灯光艺术节

(图片来自艺术节官网)

最常见的建筑物上的灯光投影(mapping)只是其中的一种表达方式,尽管8年前灯光节的诞生与当时大为流行的这一投影技术大有关系,但时至今日,节日上多媒体与光线的多样表达以及跟公众的互动才是最有趣的地方。Joanie Lemercier和Paul Jebanasam的作品《星座》(Constellations)将巴塞罗那设计中心门前的水池变成了探索宇宙的大门,观者伴随着艺术家的单色矢量美学和电子乐展开了一场迷幻的星际旅行。荣耀广场(Plaça de les Glòries)上巨大的人造《积雨云》(Llueve nube)则通过进入“云朵”内部的公众的身体制造出风暴在酝酿、形成等各阶段所产生的不同声音,同时令人惊讶的视觉效果也会随之出现,并在“云朵”内外构成一场精彩的表演。Robert Thompson在设计中心的大厅内设计了一个会合点(Meeting Point)、一座巨大的交互式光图腾,参观者可以用手机光源在光致发光(PL)材料上留下一个短暂的信号影像,还能用声音改变覆盖有镜面的动态平面的形状,在众人的参与中,作品的形状与外观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巴塞罗那建筑高等学校的学生则在列车轨道前制造起一场“风暴”(ETSAB Storm),这一场景只在列车在不同时间段经过发出轰响时才会产生并出现变化,观众会体验到一场风暴演变的全过程,风暴在列车经过时达到顶峰,并在列车经过后一切归于宁静。而远在城市另一头的德国馆(Pavelló Mies Van der Rohe)则是本届灯光节的“卫星展区”。在这座极简主义经典建筑作品中,Luftwerk和Iker Gil的《光几何》(Geometry of Light)利用光线突破了空间的物理极限,并延展出魔术效果,而专为表演制作的音效则让参观者拥有更为浸入式的体验。


灯光节的新场地较之往年的老城区显然更为开阔、现代,但最重要的是,Poblenou这一片集中了住宅和创新、设计及艺术企业和机构的城区能利用节日吸引来众多平素不会来这一地区参观或漫步的人群也包括许多游客,进而深化其代表城市创新力量的个性特征,并让这“初来乍到”的公众对这一区域有所了解并发生兴趣,渐渐将这一区打造成一个新的“旅游景点”。而且,当游客参与进这样的节日时,也能通过参与其中的项目而拥有更多与本地居民互动与交流的机会,获得更为直接和有趣的本地化体验,更何况遇到的还都是个个“戏精附体”的可爱西班牙人呢。如果说平日的Poblenou更多是本地潮人钟爱的insta拍摄地,而在灯光节期间则成为游客们热衷发“朋友圈”的新大陆。灯光节后过后,还会有一年一度的Poblenou District Open Night,届时区域内的博物馆、艺术创作机构、画廊、共享办公室等都会敞开大门,并举行各类丰富的活动来展示各自的工作场所及内容,可算是对灯光节造成的参观效应的一种“再次加热”。在为期三天的灯光节里,城中其他一些地区的博物馆和艺术机构也会举办开放日活动,在以新城区为主要展出场地的同时,兼顾其他区域的配合,让公众在更多的地方可以享受到这一节日的乐趣。身处巨大的“光效实验剧场”,无论是在光影构筑的历史废墟,还是时空隧道,甚或梦幻场景中,每个参观者既是演出者又是观看者,科技、艺术与人的互动让巴塞罗那的夜更迷人,更年轻。


如果说巴塞罗那灯光节展现了城市与艺术还有前卫科技的关系,而一年一度的希腊舞台艺术节(El Grec Festival de Barcelona,下文简称Grec),则是对传统与创新,包括对城市吸引力的另一种探讨。Grec在加泰罗尼亚语中意为希腊的、希腊人,而这一节日因为主场地在蒙锥克山上的古希腊式剧场内而得名,同时也突出这一节日主要以舞台表演艺术为主(戏剧、舞蹈、音乐与马戏)。虽然这一戏剧节无法从规模或知名度上同爱丁堡、阿维尼翁等知名的国际戏剧节相比,但也是一个颇具传统的节日。节日创始于1976年佛朗哥独裁结束之后,最初的口号是“为人民服务的戏剧”,之后也经历了“犹豫不定”的几年,直到1979年,这一节日才开始变得有趣起来,有了更多国际性的节目演出,也经历了辉煌与成功,但从1988年到1999年期间,戏剧节的指导偏离了节日的初衷,音乐节目尤其是流行音乐的比重超过了戏剧。在之后几年,原本都是政府出资制作的戏剧节目逐渐出现了私人制作公司的作品,同时表演场地也在公共空间基础上加入了私有场所,并逐渐成为一些国际制作在阿维尼翁戏剧节前预演或节后巡演的舞台。从2007年起,在Ricardo Schwarzer的指导下,这一传统节日又经历了新的转变,更多新场地被纳入,而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在节目安排上也从邀请国际知名艺术家或团体转为非知名却“有艺术价值”的精良小制作。

台湾云门舞集参加希腊艺术节的演出剧照

(图片来自希腊艺术节官网)

这一节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从其创始至今一直在经历着其身份及个性的转变与不断再定义的过程,而从2016年现任指导Francesc Cadadesús接手以来,新演出核心地区的确定、与其他国际城市连接并纳入多元文化,实现创新,让Grec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环球旅行”,让参与者领略不同文化、不同表演语言的交融结合成为节日的关键,而这一转型恰成为了近两年来这一传统艺术节赢得更多观众,大获成功的关键。


在2018年的84场演出中,观众人数达到了11.4万余人,每场演出的上座率都达到了90%以上,其中本地观众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6%,而且年轻观众的数量也在增加,观众群的平均年龄下降到了42岁,而这一点也是Grec在努力创造一个更“巴塞罗那的节日”并努力与爱丁堡和阿维尼翁区有所区别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2017年的时候,Grec实现的是“寻根之旅”,与希腊与雅典展开了对话,而在2018年“丝绸之路”成为主题,对东方的探索之旅贯穿所有节目编排。开幕话剧演出便取材于东方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乌鲁克第五任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故事,而许多的亚洲表演团体也出现在了去年的Grec舞台上,其中便有台湾的云门舞集的《松烟》、韩国安恩美的《跳舞奶奶》(Dancing Grandmothers)、香港邓树荣戏剧工作室与西班牙“感官剧场”联合上演的长达270分钟的《就让世界暗下去吧》(Our death won~q~t hurt anybody)(第一部)、适合举家观看的贯穿以中国的文化史和传统的舞蹈《熊猫之家》(La casa del panda)等等。这些亚洲团体和亚洲素材的参与,最显著的成果便是在观众群里见到了平时此类节日并不多见的亚洲面孔,这里有居住在当地的亚洲移民,也有碰巧赶上演出的亚洲游客。同时,Grec节也不忘与其他节日间的跨领域合作,去年声纳音乐节上日本音乐家坂本龙一和德国概念电子艺术家Alva Noto合作的闭幕演出便选在了古希腊剧场,并成为Grec节的一部分,前卫与古典,搭配得精彩绝伦。


在演出场地的选择上,剧院只是一部分,而博物馆、创意工厂、公园和广场等公共场所也成为表演的舞台。整个节日演出场地分成三大板块:Grec在蒙锥克—以蒙锥克山上的古希腊式剧场为核心,辐射周边的Mercat de Les Flors舞蹈中心,Margarida Xirgu广场以及米罗基金会;Grec在城市—分散在城里不同的演出场所;Grec在创意工厂—而在这些由旧工厂改造的艺术创作场地内,Grec可以在为期一月的节日前后得以延展,公众能观看甚至参与一些节目的创作和排练过程,为此Cadadesús还将这一板块巧妙称为CREC,暨“创造Grec”(加泰罗尼亚语Creació Grec)。演出场地的多样化,以及在许多公共空间内开放式免费演出和经过认真设计的参与、互动内容都让艺术以更随和更多样的方式与人亲近,能让人觉得舞台艺术不全是不可高攀的“阳春白雪”。戏剧除了看和听之外,还能动用其它感官去体验;现代舞也不是完全看不懂的“摸爬滚打”,而除了太阳马戏团也有其他不那么大牌却同样充满创造力和美学观赏性的马戏演出。

台湾云门舞集参加希腊艺术节的演出剧照

(图片来自希腊艺术节官网)

同时,在蒙锥克山这一旅游景点聚集的区域、在开放空间和在城市中一些博物馆的演出在很大程度上也吸引了外来游客的参与,同时也让像原本并无甚新奇的古希腊式剧场因为节日而平添新的魅力。而挂在城市主要路段个性鲜明的十分吸人眼球的海报、出现在旅游咨询点的节日宣传资料、多语言的网站也是吸引本地观众之外更多人群的重要手段。像是去年以位于伦敦的一间工作室制作的剪纸面具为素材制作的节日海报,无论是面具造型的无尽想象力和奇思异想,还是巴塞罗那设计团队对配色的把握和模特造型的选取,都足以让这一套海报成为去年巴塞罗那各类演出海报中的翘楚。尽管这一节日暂时还无法像音乐节一样吸引专程而来的游客,但其多元化的演出却正以某种“偶遇”跟“邂逅”的方式在不断创造着潜在的游客参与者,整个制作过程中无处不在的国际化合作也必然会增加其自身对更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的吸引力,而参与过程的独一无二更是会让游客获得更多的体验,而这也让人不由得期待起今年夏天Grec节的“墨尔本—纽约”之旅。


无论是巴塞罗那灯光节或是Grec舞台艺术节,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尚且无法和春之声或声纳这样的音乐节一样吸引到固定的游客群体,但其对游客吸引力这一“偶发性”恰巧是其有趣之处,也是一种必然。开放式的宽阔公共空间、对城市新区域的有意引导性的“探索”,国际化、多元化和创新性的节日活动安排,对不同观众的需求的照顾,甚至用心设计匠心独具的宣传海报都是提高节日参与度的重要因素,也是增强节日“能见度”的必备条件,看似“无心插柳”的举动中,实则蕴含了节日主办方的“处心积虑”。天性自由、烂漫又热情的西班牙人既是操办各类fiesta(派对)的能手,自然也懂得如何在这些文艺节日中让外来游客获得有趣而独特的本地化体验,做到宾主尽欢,并让各类节日成为城市旅游的新卖点。


 作者 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社会及文化专业在读博士


纸质杂志(2019年第二期)已于2019年4月28日出版。




如何订阅:

邮政代号:4-287       杂志定价:38.00元/期

致电编辑部订阅全年六期惊喜优惠价:200元

联系我们:

地址:上海汾阳路112弄2号 邮编:200031

电话:086-021-64377362

E-mail:shartreview@sina.com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主管

上海艺术研究所主办

《上海艺术评论》编辑部出版



长按以下二维码 赶快关注《上海艺术评论》,聆听真正的艺术评论声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